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长春市:大力实施生态战略 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长春市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未来五年,长春市委、市*府继续秉承绿色理念,发挥*府示范作用,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大力实施生态战略,努力把长春由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建设成一座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市。
深挖工业节能潜力 积极实施暖房子工程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要求,长春市在未来五年将下大力气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向内涵促降转变,强化建筑节能管理,全面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深度推进工业节能挖潜,进一步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深挖工业节能潜力。强化对重点企业的节能监管,鼓励企业加大节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系统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全流程绿色管理体系,深入实施清洁生产。
强化建筑节能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进建筑门窗、供热系统等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建设热点联产和集中供热锅炉房项目,逐步淘汰效率低、污染重的中小锅炉房。积极实施暖房子工程,推行新建建筑供热计量收费,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减少房屋冬季热损失。
全面实施公共机构节能。实施办公建筑节能、公务车节油、空调和数据中心节电等关键环节节能措施。强化公共机构新建建筑节能,严格建设项目节能评审,加强建设过程节能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采用高效换热设备、节能UPS等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开展公共机构食堂灶具、排烟系统节能改造,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灶具。发挥*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深入推进高效节能产品*府采购。
强化系统建设 打造绿色生态环境
十二五期间,长春市将按照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小区绿地化、水系洁净化的要求,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进森林城建设。
建设城市绿色生态林系。加快农安、榆树、九台、德惠及城市近郊等地3500公顷的防护林建设,改造更新农田防护林,构筑城市外围绿色生态屏障。继续实施净月潭退耕还林工程,启动石头口门、新立城和莲花山退耕还林工程,提升城市绿肺功能。加强城区主要街道和沿河的林带建设,提高路绿化水平。
完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以建设公园绿地、街路绿地、小区绿地和庭院绿地为重点,优化绿地布局,拓展绿色空间。到2015年,各城区、开发区均建有1-2个大型公园,累计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00公顷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建设城市生态景观水系。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市内河流、水库、湖泊和明沟,建设集亲水景观、水岸生态、水质保护、防洪排涝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水系,确保水系充盈。推进生态治水,做好伊通河、南湖、净月潭等水域建设,连接贯通域内各水系,形成环城蓝带,促进水系流动,增加市民亲水空间。实施石头口门和新立城饮用水水源地湿地、波罗湖湿地等7大湿地恢复保护工程,健全湿地功能,打造湿地产业,着力加强双阳、净月两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探索能源节约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长春市将低碳发展与推进生态市建设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结合起来,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引领低碳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低碳发展之路。
开发低碳能源。根据吉林省建设气化吉林的总体目标,积极建设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完善市区天然气管,不断提高天然气用量比重,逐步减少并最终淘汰煤制气。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通过建设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秸秆发电、沼气综合利用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示范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和公务用车领域逐步增加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
推广低碳技术。加强*策引导,加大*府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努力在新能源汽车、高能锂电池、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玉米深加工工艺、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针对工业、交通和建筑三大重点领域,加大低碳技术在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推广示范力度,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发展低碳产业。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轨道客车、玉米深加工为重点,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金融保险、旅游会展、经贸物流、文化创意、教育卫生为重点,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并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鼓励企业对现有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行改造,实现能源系统优化,并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积极探索碳汇交易机制,将碳排放纳入企业成本体系,提高企业减碳主动性。
未来五年,长春市将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发展机遇,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圆满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