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APP;文/袁蕙芸、王昊宁
编/者/按
“灵蛇绕神杖”,这个发源于古希腊神话的标记,如今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医学及医学界标志,人们称之为“蛇徽”。年正值农历蛇年,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设立,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现已成为上海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品牌;从“银蛇”璀璨光环下,走出了7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一大批医德高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名医大家。就让我们走近交大医学院“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并以他们为榜样,立“健康中国”之志,书写自己的医路青春!
江基尧的身影,不仅出现在实验室和手术室的无影灯下,也活跃在国际国内神经外科讲坛;他的脚步,不仅跋涉在探求脑神经外科理论与实践的征途中,也攀登在建设优势领先学科和人才群体的高山上。人们称赞他为神经外科事业作出了贡献,他总是谦逊地说:“我是*和国家教育培养的医学工作者,成绩归功于*和国家,归功于一支优秀的颅脑创伤团队。”
江基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医院首席专家。
担任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执委、国际神经创伤协会第10任主席、亚太神经创伤协会第3任主席、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副会长、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副总编辑、ChineseJournalofTraumatology副主编等。
主编《现代颅脑损伤学》《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和《颅脑创伤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与思考》等,已经成为我国颅脑创伤诊治重要工具书。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全球三大知名神经外科杂志发表SCI论著50余篇,被引证余次。
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获中国科协(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奖、国际神经损伤协会杰出贡献Teasdale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第六届上海市银蛇奖一等奖等荣誉。
在专业领域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次”
年至年,江基尧作为中国人第一次当选国际神经创伤协会主席(第十任);年他又作为中国人第一次当选亚太神经创伤协会候任主席。他建立中国最大颅脑创伤资料库,找到影响颅脑创伤病人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提供了重要数据。
国际上首先通过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技术是阻断颅脑创伤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显著提高重型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手术方式,被美国年第四版《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作为IIA级推荐全球应用。
他在中国首先定义了33-35℃为临床亚低温的概念,国际上率先建立了长时程临床亚低温技术规范化体系——
经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发现,5天长时程33-35℃亚低温将重型脑创伤患者的生存率从54.55%提高到74.42%,恢复良好率从27.4%提高到46.5%。
攻克了短时程亚低温组病人复温过程中发生颅内压反跳现象的难题,美国年第四版《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将长时程亚低温技术列为II级证据。
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证实脑局部深低温具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该发现为复杂性心脏大血管手术实施脑局部深低温脑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牵头制订12个中国颅脑创伤《专家共识》和《指南》,提出了一系列颅脑创伤病人临床规范化救治技术和方案、为整体提高我国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世界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因素就是颅脑损伤。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趋势已经形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水准的神经外科的需求将会与日俱增,而神经外科仍充满了未知领域,这对血气方刚的江基尧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美国学习期间,立志要为颅脑创伤治疗开辟一方新天地的江基尧,找到了突破的方向;从亚低温救治脑缺血缺氧的成功中,他又找到了以此方法救治颅脑损伤病人的灵感。
经过无数次动物试验,他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亚低温对实验动物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做出系统的科学论断。
在他救治的多名颅脑外伤患者中,有许多是他亲自守候在监护病房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亲自调整治疗方案,亲自上台手术治疗。
多年来,他的研究始终围绕脑外伤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展开,重型颅脑伤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77%,特重型颅脑伤临疝病人抢救成功率达46.5%,长期昏迷催醒成功率达69%。
江基尧在国内最早提倡颅脑创伤规范化治疗理念,由他主编的《现代颅脑损伤学》《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亚低温脑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等著作已成为我国颅脑创伤救治的重要工具书。
作为中国颅脑创伤领*人物,他牵头编写了第1版《中国颅脑创伤手术指南》《中国颅脑创伤药物治疗指南》等,为中国颅脑创伤规范化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先后出席、主持国内国际学术报告会逾百场,积极推广颅脑创伤患者治疗方案和规范有效的手术方法,使得我国颅脑创伤救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年,江基尧作为大会主席,在上海召开第十届国际神经创伤大会,来自国内外千余名同行参加,大会赢得同行的充分赞誉。
“最大的成就是病人的康复”
恢复高考之后,在部队当卫生兵的江基尧,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第二*医大学,正式走上从医的道路。
他至今无法忘记部队领导送他上大学时的殷切嘱托:“要做一个好医生、合格的医生,不做糊涂医生。”
这朴实的话语,使他坚定了从医的信念,虽历经艰难挫折而不曾后悔。在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后,他又选择出国进修。
“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学成归国为中国人服务。”——一个同样朴实的念头,让他在同行的其他学生大都选择美国绿卡时,他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是有国家的。”——他喜欢居里夫人这句名言,并在送自己学生出国深造时语重心长地叮嘱。
成就来自于一个人的个性,而个性来自于一个人的经历。
朴实而又坚定,认准了就不放弃,合格的医生一定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突破自我的毅力,要做一个打不垮的人。
从业数40多年,江基尧救治过的病人数以千记。
他说,自己最大的成就感并不来自获得的荣誉和科研成果,而是来自他救活的每一个病人,因为每拯救一个病人,就是拯救了这个人的一辈子,也是拯救了他的一家子。
说起十年前救治过的那个小男孩,江基尧至今依然印象深刻,语气带着自豪。
男孩是当时嘉定一起凶杀案的幸存者,他的爸爸案发当场即死亡,他则是脑部被凶手用钢管重击,造成开放性脑外伤。医院的时候血压已经没有了,心跳也快要消失。
江基尧为他做了紧急抢救手术,病人术后情况稳定。然而在大家稍松一口气时,男孩又发生了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生命再度危在旦夕,经胃大部切除手术的紧急处理,第二次把他从*门关拉了回来。
但是因为脑部的伤口是开放性的,男孩后来又颅脑感染形成巨大脑脓肿和感染性休克,在进行开颅引流时,脓液过多把常规引流管都堵住了。
江基尧和团队果断采取了超常规的引流方式,把平时用于腹部的引流管插到男孩的颅腔连续冲洗抗生素,又一次转危为安。
经历了这样三度*门关的徘徊,后来这个孩子不仅清醒了,还指认了谋杀他父亲的凶手。
十年过去了,这个男孩已健康成长并结婚生子。
江基尧经常告诫年轻的医生,不要忘了自己选择这个职业的初衷。只要真正去奉献、去付出,病人的康复、家属的喜悦给医生带来的满足感,是无法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