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晓丽通讯员王竹君钱鹏
10月16日,落户医院(以下简称济南三院)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中心”揭牌,标志着济南市神经外科手术迈入精准智能“机器人新时代”。
今年7月31日,医院首次利用华科精准Sino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脑部手术,医院中首例华科精准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标志着济南市神经外科手术迈入精准智能“机器人新时代”。
53岁男性突发高血压脑出血
机器人辅助医生两个小时精准完成手术
随着急促的警笛声,一辆急救车快速驶入医院。躺在急救车上的,是一位53岁的男性,因为突发昏迷,左侧肢体无法活动,被一起打工的工友发现,拨打了急救电话。
由于病情危重,济南市第三人民医神经外科接诊后,立刻安排了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而且血肿位置很深。
如果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不仅创伤大,清除血肿的难度也很大。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在与其家属充分沟通后,科室决定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
患者头部薄层CT扫描的影像被传输到机器人计算机系统中,借助机器人手术规划软件,完成智能多模态影像融合与分割。然后由医生确定手术靶点,规划最优手术路径。手术采用仰卧位头架固定,实现影像与患者头部空间坐标统一。
手术主刀医师确认机器人定位位置与设计方案一致后,开始手术。由于病灶定位十分精准,手术仅耗时两个小时。术后影像资料显示,与术前诊断病灶位置完全一致。
在这台手术中大显身手的正是我国认证的首款创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心脑血管疾病成为高发病和常见病,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是威胁中老年人群生命和健康的高危因素。为了让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医院引入了华科精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代表了我国该领域创新的最高水平,不仅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空白,同时也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精准定位手术靶点
手术从开颅变为2-4毫米的微小切口
人的大脑素有生命禁区之称,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定位和穿刺主要依靠核磁共振、CT成像和主刀医生的临床经验,精准度和安全性都难以获得有效保障。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生命。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影像处理及手术规划软件、独立光学跟踪导航系统、协作式六轴机械臂。它包含具有国际水准的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高智能计算机视觉系统、高安全性的运动控制系统、高精度力传感系统以及高稳定性机械臂系统。
医生通过配套软件对机器人下达指令,机械臂则会根据指令进行相应操作。术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可通过对患者颅脑结构进行细致的三维重建和分析,准确定位靶点位置,可以帮助医生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规划最优手术路径,精准度可达1毫米以内。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可实现无框架的精准定位定向,通过无标记点的面部扫描技术,可免除传统机械框架的痛苦而实现快速精准的术中定位。手术创口由原来创伤较大的开颅手术,缩小为仅2-4毫米的手术切口,出血少、康复快,手术及麻醉时间短,感染风险大大降低。
同时,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具备高灵敏度、高精度的自动化机械手臂,能有效减少医生手部抖动以及疲劳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升了手术安全性。
正因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具有以上种种优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症范围也大大拓宽,更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去除血肿,从而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医院已利用该机器人完成了7台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
紧跟智能医学发展
医院已经引入三台手术机器人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士懂表示,医院将把手术机器人应用于更多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包含帕金森病、癫痫、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脑深部电刺激术、脑电图电极植入术、脑内血肿定位、脑组织活检、脑脓肿穿刺引流、脑内异物摘除、神经导航等,让更多患者享受科技带来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如今,济南三院又挂牌成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中心”。济南三院神经外一科主任李香迎表示,临床神经外科医学研究有着独特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这意味着只有大胆走创新之路,才能贡献更多的新成果。
济南三院神经外二科主任戚建国说,医院还承办了年济南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邀请了国内在临床神经外科有着丰富经验、取得丰硕成果的众多专家,内容涉及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及急性大血管闭塞的介入治疗等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多个方面,带来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为神经外科同仁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平台。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我国著名的功能/癫痫外科学术带头人张建国教授表示,机器人是外科手术的好帮手,在手术中,可以快捷精准定位,提高效率,创伤小,可以争分夺秒的挽救病人生命,价值非常大。“医院,济南三院能够引进精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医院是比较高瞻远瞩,院领导的思维是比较先进的,可以用这种技术治疗更多的疾病,提高救治效率,为更多的患者解忧。”
其实,济南三院紧跟智能医学发展,对机器人的探索从四年前就开始了。从年开始,先后两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引进,无论是从理念还是技术上,都极大促进了医院骨科从传统手术向智能手术、从复杂手术向精准微创手术的转型,有效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
更重要的是,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骨科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从原来术后动辄卧床二三十天,快速缩短为只有一个周左右,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传统医疗模式有了颠覆性改变。
“目前,医院已经和国内多家手术机器人企业开展了科研方面的合作,希望院企合作后,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水平,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刘士懂说道。
与此同时,刘士懂进一步表示:“未来我们将依托济南市东部区域医疗中心的地位,引入更多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大力培养医学人才,将医院外科治疗水平提升至新高度,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神经外科简介
医院神经外科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人才梯队合理。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现有床位44张,建有标准化重症监护病房。科室医疗设备先进,拥有德国莱卡手术显微镜、立体定向仪、颅内压监护仪、迈瑞呼吸机、全自动多道生命体征监测仪、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仪器设备。
近年来,神经外科立足本科实际,积极拓展业务。在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方面已走在省内前列,完成复杂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并在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积极开展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肿瘤切除、脑血管介入等,其中6项填补了济南市空白,达省内领先水平。发表学术论文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7部,共完成科研课题14项,其中两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三等奖,山东省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科研课题获济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科研课题获济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神经外科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