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三博脑科吴斌同一区域的不同肿瘤,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这是近期做的两例手术。粗看之,对于久经“沙场”的刀斧手来说,其形少了一些狰狞。如此平平淡淡,示之何意?然,仔细辨之,确有值得深究之处。这两个病例,一个是脑膜瘤,主要累及岩斜-CPA区域;一个是神经鞘瘤,主要累及岩尖-CPA区域。两者所侵犯的区域相似,有意思的是,它们又都向前,越过岩骨尖侵入了鞍旁。因都属颅内良性肿瘤,所以,将其彻底切除,方可达治愈的目的。又因此两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即,有基底的脑膜瘤和无基底的神经鞘瘤,虽然肿瘤侵犯的区域相似,手术策略也不能等而化之,当需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才能达到彻底根除肿瘤的目的。

病例一/脑膜瘤

图一至图五,肿瘤主体位于CPA,前至岩尖斜坡,并累及鞍旁。分析其基底主要在岩尖-岩骨嵴之小脑幕硬膜,术中要彻底切除这些受累的硬膜。

手术入路有多种,从前向后,计有:

1、当前流行的kawase入路,可由颞下侧前方经岩尖之kawase三角进入后颅凹。尤对累及中后颅凹的哑铃形“无基底”的三叉神经鞘瘤适用。类似部位的脑膜瘤因操作复杂,对后颅凹显露有限(一般不超过内听道),故我不主张采用。且此例肿瘤CPA部巨大靠外已远超内听道水平了,尤不适用。

2、颞枕入路。属传统的“老”入路,操作简单,能很好处理岩尖附近小脑幕鞍旁的硬膜。但对岩斜部的显露稍显不足。

3、乙状窦前入路。适用,但操作复杂。

4、CPA入路(乙状窦后)。亦较简单,近年亦较流行。但不是十分方便的处理鞍旁病变和彻底切除岩尖部临近区域之受累硬膜。有人主张鞍旁残留的肿瘤术后可行r-刀治疗,余以为不妥。

5、准乙状窦前入路。颞枕马蹄形皮瓣(与颞枕入路同),充分咬除岩骨外侧,并尽量磨除横窦-乙状窦拐角前下之岩骨,以部分显露乙状窦前。它综合了颞枕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的优点,比颞枕入路暴露充分,且比乙状窦前入路操作简单,吾在此倡之。图五可见显露之“乙状窦前”。

病例二/神经鞘瘤

图六至图九,为三叉神经鞘瘤。

手术入路亦有多种:

1、还是kawase入路。因后颅凹部肿瘤较低,已达桥脑下部之桥延沟水平,故术野有所局限。

2、颞枕入路。可用。但有时在面神经保护方面稍显困难。

3、CPA入路。传统入路,操作方便熟练。此时主要是针对肿瘤的鞍旁部分。术中将三叉神经下方之岩尖骨质磨除,以显露鞍旁区域,使之成一“反kawase入路”。若显微操作熟练,磨钻适用,总体上,操作要优于颞枕入路。神经鞘瘤与脑膜瘤手术最大区别在于,神经鞘瘤不需处理硬膜,因此手术比脑膜瘤简单的多!由于两种不同肿瘤,因之,其手术策略的选择就大不相同。在高铁上闲聊,有些长了,然仍有话要说。

吴斌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首都医院常务副院长

在三十余年的工作中,始终贯彻“科学严谨、生命至上,精益求精、造福患者”的行医宗旨,积极探索对各种复杂颅底肿瘤、颅咽管瘤、脑干肿瘤和颅内复杂动脉瘤搭桥的手术治疗,经过长期大量艰苦的探索,逐渐掌握了颅脑难治复杂疾病的治疗规律,规范了术式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成功经验,对颅底肿瘤(包括累及颅眶,颅鼻腔,颅颌,颅咽及颅颈)、脑干肿瘤(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实性血管母细胞瘤及胶质瘤)、脑室内肿瘤、复杂下丘脑肿瘤(鞍上区-三脑室)、颅内复杂动脉瘤(巨大,后循环)、脑血管疾病(AVM,DAVF,三室后巨大大脑大静脉瘤及颈动脉内膜剥脱)、儿童先天性疾病、经鼻蝶切除垂体瘤及脊髓肿瘤手术治疗均有丰富独到的经验。首次采用乙状窦前-远外侧入路治疗椎基底巨大梭形动脉瘤。二十八年来亲手治愈患者近1万余例,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认可。曾应邀在全医院进行讲学、工作指导及协助开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广受好评,医院聘为客座教授。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

专业特长:手术治疗各类颅底肿瘤、脑干肿瘤、脑深部胶质瘤、复杂动脉瘤、鞍区-下丘脑区域肿瘤(复杂颅咽管瘤及巨大垂体瘤)、儿童颅内肿瘤、脊髓肿瘤及脑深部脑脓肿

转自:《三博通讯》第63期投邮箱稿naokeqianyan

sin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