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鹿邑中医朱超肛肠疾病验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朱超,男,河南省鹿邑县人,副主任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疾病。

一、善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肛肠病

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主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及妇人杂病“妇人腹中诸疾痛”,由当归、川芍、芍药、白术、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具有疏肝养血、健脾祛湿、活血镇痛之效.其临床应用指征是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小便不利,四肢头面微肿等。本方不仅用治多种妇产科疾病,而且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外科、五官、皮肤科等临床各科疾病(1)。笔者应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肛肠科的一些病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本人在肛肠疾病治疗方面应用当归芍药散的临床案例分享如下:

1.1术后尿潴留

罗某,女,48岁,农民,年3月13日以混合痔合并肛裂入院,住院后第二天行手术治疗,术后当天出现排尿不出,小腹胀满,予以热敷,引导等措施后小便可以排出,术后第二天大便后因局部疼痛,又出现排尿点滴不畅,小便频频,至夜尤甚,小便十数次,并见小腹胀满,予以留置导尿,第三天拔出尿管后小便依然不利,排尿频频,点滴而出,尿而不畅,入夜尤甚,5-6次,经西药处理,疗效不佳,拟中药治疗,症见:排尿频频,点滴而出,尿而不畅,小腹胀痛,肛门会阴坠胀刺痛,夜眠差,心烦,口干口渴,舌淡红,苔少,脉细涩。西医诊断:尿潴留,中医诊断:癃闭,辨证为气血瘀滞,水液失司,膀胱气化不利,药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10g、炒白芍30g、茯苓20g、炒白术15g、泽泻20g、川芎10g、猪苓15g、阿胶(烊化)15g、枳实10g、大*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次ml,日三服,服1剂后,小便量多,便次减少,小腹柔和,肛门疼痛明显减轻,继服3剂,诸症悉除,病人欣然出院。

按:本患者本自恐惧手术,致气机不畅,肛肠手术疼痛刺激造成谷道不利,局部经脉阻塞、耗伤气血、形成气血瘀滞,阻滞脉络,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失司,日久耗气伤津,《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故用当归芍药散养血滋阴,活血利水,合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止痛,合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排便,两方合用即治疗术后尿潴留,又能缓解术后局部疼痛,相得益彰。

1.2术后创面迁延不愈案

李某,男,39岁,年6月8日初诊。主诉:肛门手术半年,伤口不愈合。患者于半年前因肛裂,医院手术治疗,术后25天局部感染形成脓肿,行扩创引流手术,1月后仍不愈合,医院行活检病理及结核等相关检查无阳性表现,再次予以局部清创手术,术后3个多月每日坚持熏洗坐浴、栓剂膏剂外用仍不完全愈,每次接近愈合时伤口开裂。近半年来,因恐惧排大便,不敢多食,形体消瘦,以为不治之证,以侥幸心理求余诊治,刻下症见:纳少消瘦,困倦乏力,动则汗出,神情紧张,大便干2-3日1行,便后肛门疼痛难忍,汗出淋漓,便后疼痛持续3--5小时左右,伴口干无味,不欲饮水,无食欲,胸闷憋气,失眠多梦,小便少不利,舌红,少苔苔,脉细数。专科检查,肛门截石位6点可见手术瘢痕,肛缘处有梭形创口,创口基地部暗红无泽,无明显渗出和分泌物,创口周组织略有水肿,指诊:肛周瘢痕硬,创面明显触痛,按压无积脓,肛周皮肤敏感反应,肛温略高,内括约肌张力高,刺激反射反应明显

西医诊断:伤口不愈合

中医诊断:肛漏;

辨证为肝郁脾虚,血瘀痰阻,气机不畅,阴伤津亏,肌肤失养,余*稽留;

治法以滋阴养血,祛瘀止痛,利水化痰,佐以温阳化气,利水消肿,安神敛疮。

处方拟当归芍药散加味减:*芪30g、当归10g、炒白芍30g、茯苓10g、炒白术15g、泽泻10g、川芎10g、桂枝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甘草10g,三七粉3g(冲服)。5剂,水煎服,日三服,每日1剂。

另上方改生龙骨、生牡蛎为煅龙骨煅牡蛎各30g,加芒硝30g,煎水0ml熏洗坐浴,每日2次。

二诊:年6月14日,患者用药1天后,大便畅,便后肛门疼痛减轻,持续时间较前缩短半小时左右,其后大便一天1次,排便畅,便后肛门疼痛明显减轻,持续半小时左右,心情好转,精神状态转佳,夜里可以安睡,专科检查见伤面已有缩小,边缘水肿消退,创缘有新生组织,基底部创面红润,守6月8日方案再用5天,以巩固疗效,药后复查。

三诊:年6月20日,患者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夜眠安睡,述用药后自觉一天一个样,大便畅,便后肛门疼痛已基本不疼,仅有轻度刺痛,偶有痒感,专科检查见伤面已有基本愈合有2mm×5mm,局部瘢痕质硬,此已基本愈合,中药守益气养血,活血祛瘀,以收口敛疮,*芪30g、当归10g、炒白芍30g、茯苓10g、炒白术15g、泽泻10g、川芎10g、桂枝10g、生甘草6g,三七粉3g(冲服)。5剂,水煎服,日三服,每日1剂。

另花椒5g、芒硝50g,煎水0ml熏洗坐浴,每日2次,以软坚止痒。

四诊:年6月25日,患者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夜眠安睡,述目前伤面已完全愈合,大便通畅,便后肛门无疼痛,仅晚间有痒感,专科检查见伤面已愈合局部瘢痕淡白质硬,此已愈合,此肛门痒感属新生瘢痕刺激所致,以花椒5g、芒硝50g,煎水0ml熏洗坐浴,每日2次,以软坚止痒,中药停服。

半年后随访,患者一切如常。

按:此患者素体气血不足,胆小气怯,是其术后久不敛口的自身因素,其反复感染多次手术,给其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导致其精血暗耗,筋脉失养,气虚血瘀,加重伤口久不愈合,病久不愈致肝郁气滞气血不畅,肝木克脾土,脾失健运,出现纳差消瘦,神疲乏力,肝血暗耗,血不藏魂出现多梦少眠,气血亏虚不容则痛,通则不通,血凝气滞故伤口疼痛难止,血瘀水停故局部水肿日久不消,伤口无以荣养故创面枯燥少润,故用当归芍药散,缓急止痛,滋阴养血,活血利水,加*芪配当归以益气补血,生肌敛口,加桂枝以通阳化气配芍药以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以安神定志,并敛疮收口,芍药甘草共用增加缓急止痛之力。加之内服外用相合,药切病机,直中病所则气行血畅,痛止肿消,伤口自能收敛愈合。

1.3肛门术后疼痛水肿案

刘某,女,32岁,年7月18日初诊,主诉混合痔术后月余,肛门肿胀疼痛。1医院行混合痔手术治疗,术后第三天出现局部水肿,肛门疼痛难以忍受,在他医以多种方式处理,无明显改善,刻诊:患者局部疼痛难忍,面白乏力,纳差便溏,夜眠不安,舌淡苔薄白,脉沉紧,专科检查见肛周术后,伤面未愈,渗血滋液,肛周花瓣样水肿,内有紫暗色血栓。患者多次在他院治疗无效,又怕再次手术,要求中医治疗,诊断:肛门术后疼痛,肛周水肿,辨证为脾虚湿阻,血瘀水停,予以当归芍药散合芍药甘草汤,处方:茯苓、泽泻、当归各15,白芍30g,白术30g、川芎10g,甘草10g。6剂,每日以一剂水煎三服,另一剂水煎熏洗坐浴早晚各1次。

二诊,年7月22日,患者精神明显好转,面有笑色,述用药1天后,肛门疼痛和水肿明显好转,夜可安睡,1个多月来第一次睡的安稳觉,其后日渐好转,专科检查见肛周水肿和血栓基本消失,伤面有新生组织形成,渗出明显减少守7月22日方案,续用7天,以巩固疗效,药后复查。

一周后来院复查,伤面已愈合,无特殊不适。

按:该患者为痔疮术后,手术治疗直接伤害人体使局部气血凝滞,瘀血流注肛门而致局部水肿疼痛,此如唐容川所言:“瘀血流注,亦发肿胀,乃血变成水之证”。日久不愈,肝气郁滞,横克脾土,形成肝郁脾虚,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气机和水液输布不畅,血不行则瘀,水不行则肿,当归芍药散中三味血药,三味水药,具有柔肝健脾,活血利水之功,合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止痛,方证相合,药切病机,加之熏洗坐浴,内外同治,焉有不效之理。

2.讨论:肛肠科疾病术后止痛为第一要务,其术后诸多并发症皆由痛疼引起,手术直接伤害人体使局部气血凝滞多,不通则痛,疼痛不仅是病理产物也是病机因素,痛则不通,痛则不荣;痛既能引起气机不畅,气血瘀滞,反过来气血瘀滞导致局部失去气血荣养,二者相互影响,故止痛是治疗术后诸症的关键;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解决肛肠病术后止痛问题,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积极寻找和探索运用经方治疗肛肠科术后疼痛诸症具有现实意义。当归芍药散是《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的著名方剂,原为止痛所设,金要略明确指出,“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处移治肛门术后诸症,因病机相似、治法一致,方中重用芍药柔肝木而安脾土、缓急止痛,合当归、川芎养血和血、行气通滞;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泽泻渗湿利水。全方三味血药,三味水药,各取一半,共奏共奏调肝健脾、养血和血、行气利水之功,服此方则水湿得散,气血通畅,经脉无阻,诸痛自除,《岳美中医案集》中云:“方中芎、归、芍和血舒肝,益血之虚;苓、术、泽运脾胜湿,除水之气。方中重用芍药,芍药专主拘挛,取其缓解急止痛,合用之,既疏瘀滞之血,又散郁蓄之水”。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当归芍药散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和改善微循环作用,亦有不少学者用于治疗肛门疼痛(2)(3)

以上三案为肛肠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究其原因皆由疼痛引起。案一,为肛肠术后气血瘀滞,肛门疼痛致膀胱气化失常,出现小便不利,故合猪苓汤以增强养血和营,育阴利尿之力,使得痛止尿利。案二,久痛血瘀,气血凝滞,伤面失养故久不敛口,日久损气耗血,木郁克土而出现神疲消瘦,失眠多梦,故合*芪桂枝龙骨牡蛎等药以调和营卫,益气养血,托里敛疮。案三,为痔疮术后水肿,手术直接伤害人体,使局部气血凝滞,瘀血流注肛门,血不行则瘀,水不行则肿,当归芍药散活血利水,血药水药共用而具缓急止痛,活血消肿之功。

以上三案均以当归芍药散为主加减化裁,药切病机,直中病所,故能取得速效,充分说明当归芍药散在肛肠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刻挖掘研究。

二、辨证治疗肛门直肠痛

李某,男,48岁,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因扭伤腰部,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卧床治疗,3个月前开始出现肛门疼痛、肛门下坠、大便困难,他医以为是椎间盘突出压迫造成的神经损伤,予以营养神经及止痛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自以为病情发展会致截瘫,终日惊恐惶惶,烦躁不安,夜不寐,致肛门疼痛日益加重,多次辗转于骨科、内科、针灸科治疗,腰痛倒是日渐好转,肛门疼痛却日益加重,经人推荐,求余诊治,刻下症见:自觉肛门疼痛剧烈,不能触凳,就诊时或立或卧,言多语快,表情夸张、莫名烦躁,目赤如炬,面色潮红,神志清楚,入睡极难,容易早醒,醒后肛门疼痛缓解,晨起活动后逐渐加重致难以忍受,口苦,口干,不欲饮水,无食欲,胸闷憋气,大便2日1行,略有干燥,小便*赤不利,舌红,苔薄白略*,脉弦数。查体:心率98次/分,血压/80mmHg。腰脊无压痛及叩击痛,下肢抬高试验阴性,双髋关节交叉实验阴性。专科检查:肛门居中外观正常,肛周皮色无特殊色数沉着,无红肿渗出,无痔、瘘、裂、脱等征象,无酸、凉、麻等感觉异常;肛周无明显触痛及按压痛,但皮肤反应敏感,肛温略高,肛门内括约肌张力不高,但刺激反射反应明显,指压肛窦虽有轻度压痛但与其自觉描述不符,手指转动自如,未触及肿块;肛门镜下见肛窦及直肠粘膜轻度充血,无脱垂、无明显糜烂及溃疡,未见痔核、息肉及肿块。

治法以清利湿热,清肝泻火,活血止疼。

处方拟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18g,*芩15g,生大*15g,龙胆草12g,栀子10g,泽泻10g,车前子12g,生地*18g,当归12g,秦艽10g,桃仁10g,*柏10g,苍术10g,防风10g,槟榔10g,生甘草10g。

5剂,水煎服,日三服,每日1剂。

另,肛门栓剂及中药熏洗治疗,每日2次。

二诊:年10月25日,患者述药后前三天,肛门疼痛及下坠日渐好转,各方症状亦有减轻,其后再用药疗效止步不前,无明显进一步改善,目前肛门仍下坠疼痛,但可入睡,晨起后好转,9时后逐渐加重如前,病人感上次诊疗过于单纯,要求全面检查,经查腰骶部及盆腔核磁共振、血液生化、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回示无阳性表现,告知其肛门疼痛与腰椎间盘突无关,仅仅是肛门局部症状,消除其截瘫之顾虑,嘱其坚持前诊治疗方案,口服及外用如前5剂,继用。

三诊:年3月5日,肛门坠胀疼痛依旧,痛不堪言,述二诊后用药无明显改善,自坚持认为此病由腰椎间盘突引起,医院骨科、神经科求治,均是无功,医院、医院、浙大三附院、医院医院求治,行腹部、脊柱、盆底等部位彩色多普勒、CT、核磁检查,全结肠镜及盆底肌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器质病变,予以口服及局部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因有专家曾诊断为肛窦炎,于我前诊相符,故再次求治于我。刻下症见:肛门下坠疼痛不敢触凳,情绪高亢,言多语稠,时有语无伦次,心烦急躁,易怒,时有胸闷憋气,口苦,口干不欲饮水,能食,大便干2-3日1行,小便*赤,舌红,苔薄*,脉弦数有力,专科检查仍无阳性表现,肛门检查时局部反应表现与其描述不符,无触疼及压痛,肛门镜检查甚至局部粘膜外观无异常。辨证为肝郁化火,下迫肛门。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活血止疼

处方拟丹栀逍遥汤合加减:柴胡18g,*芩15g,生大*15g,龙胆草12g,栀子10g,泽泻10g,车前子12g,生地*18g,当归12g,桃仁10g,*柏10g,苍术10g,防风10g,槟榔10g,生甘草10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

另配合肛门栓剂及中药熏洗治疗,每日2次

四诊:年3月11日,三诊药后肛门坠痛有所改善但不明显,病人对肛门用药有所恐惧,予以停止局部用药,嘱三诊上方有效暂不更方,坚持用药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五诊:年8月29日,述四诊后用药疗效不明显,又前往郑大一附院、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医院肛肠科求治,行排粪造影,直肠测压等相关检查,经专家会诊,诊断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予以相关对症治疗,略有好转,仍不能巩固疗效,因认同我的前诊断再次来诊,刻下症见:肛门下坠疼痛不敢任物,半蹲叙述病史,叙述病情时情绪高亢,无疼痛表现,每提起肛门问题即感痛苦不堪,臀部不敢触凳,颜面潮红,失眠,坐卧不宁,言多语稠,时有语无伦次,胸闷心烦,急躁易怒,口苦,能食,大便干2-3日1行,小便*赤,舌红,苔薄*,脉弦数有力。

患者目前诊断明确,但屡治无效,当检讨前诊,肛门居于下,当属下焦范围,且肛门处督、任脉交界之所,为阴阳经枢机开合之地,厥阴肝经绕阴器当含前后阴,肛肠名家田振国教授亦认为“肝经绕后阴”[1]内经云:“魄门亦为五脏使”,故肛门受肝胆影响为甚;其语无伦次,言语如狂,肛门疼痛,胸满烦惊,小便不利,急躁易怒,肛门疼痛不可触凳,状如《伤寒论》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属少阳三焦枢机不利,心胆郁热,上扰胸膈,下注肛门,且有气血瘀滞,瘀热结于肛门,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枢机,利开合,安心神,加桃仁、枳实、丹参、芒硝取桃核承气汤逐瘀泄热之义,又治如狂之症,故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化裁,处方:柴胡18g,*芩15g,制半夏10g,*参15g,生龙骨45g,生牡蛎45g,桂枝10g,厚朴12g,生大*15g,桃仁15g,丹参12g,芍药20g,生甘草10g生姜3片,红枣5枚(切开),芒硝10g(冲),磁石30g(打碎先煎)。

5剂,水煎服,日三服,每日1剂。

六诊:年9月5日,述服8月29日药后肛门坠痛明显减轻,可以平坐,夜眠安静,心情畅达,仍劳累后肛门坠痛有所加重,不敢长坐,脉弦滑,舌质红,舌苔薄*,大便已畅,便后无明显疼痛,1日1次,小便利,去桂枝,芒硝,加当归15g丹皮12g以养血活血增加活血之痛之力。

5剂,水煎服,日三服,每日1剂。

七诊:年9月11日,言肛门坠痛若失,眠安神清,心胸舒畅,大便略溏,上方去大*,磁石,以防苦寒降泄太过。继服10付,日二服,1日一剂,巩固疗效。

八诊:年10月15日,述肛门不再坠痛,精神焕发,已正常参加劳动,偶有肛门短暂轻微刺痛,曾自行照9月11日方取10余剂,2日一剂,查脉缓,舌质淡,苔薄白,嘱停汤剂,以逍遥丸加丹参片口服以善其后。

年4月某日,其带友找余看病,言丸药已停服,病完全康复,工作生活依旧。

(三)讨论: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anorectalpain:FAP),病因不明的慢性特发性疼痛,各项检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属肛门神经官能症范畴,目前发病机理不明,诊断缺少特异性的敏感指标和实验室支持,一般认为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躯体症状。属于顽固性、难治性、长期性的一种疾病,患病率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因慢性疾病久治不愈或治疗不当、思虑过度、精神刺激均可导致本病。目前治疗上国内外报道的物理疗法、药物、神经阻滞、骶神经刺激、生物反馈等多种方法疗效欠佳,副反应多。我国对该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有独特疗效。但是患者一般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纵观此病人,以肛门疼痛为主要表现,反复求治,辗转多地,几经周折,治病求医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最后以经方收功,颇有感触,值得反思。

3.1,运用中医思维,把握病机要点,是提高中医临证水平的根本,中医的灵魂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不用中医的思维去看病,最终是劳而无功,虽用中药,用之无效,前四诊都是这样的问题,一诊过于重视专科检查和专科认识,肛窦炎就是清热利湿,疼痛就用止痛如神汤,三诊虽诊断明确,一说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就想到神经官能症,就只会用疏解肝郁,仍然过于强调局部问题,这也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思维作怪,致使辨证不准,疗效不佳。

3.2不断学习经典,灵活运用经方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途径,中医经典和经方是祖国医学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的根。本例患者因病卧床,三焦气机不畅,肝胆枢机不利,日久气血郁滞,郁热内生,病邪可上扰神明而有言语错乱,烦惊不安,中阻胸膈可见胸胁胀满,下结魄门而有肛门疼痛下坠诸多病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枢机畅三焦而安神志,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活血止痛,此如曹颖甫所言:“因有胸满身重小便不利之变,故用柴胡汤以发之;以阳明浮热,上蒙脑气,而为谵语,上犯心脏而致烦惊,于是用龙、牡、铅丹以镇之;以胃热之由于内实也,更加大*以利之。”故能把握病机,方证对应,临床用之奇效。

本案最终取得疗效满意,在于追其本源学经典,明中医之理,临证之时,明察秋毫辨证之机,全面把握病机,只要方证结合,切中病机,经方之效用之可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