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tlmymy.com/一、缺铁性贫血
保健措施
1.注意孕期保健,孕妇注意铁质的补充;
2.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儿出生后2个月就要补充铁剂,正常新生儿铁的补
充也不能迟于出生后4个月;
3.提倡母乳喂养,同时哺乳期母亲也应该有足够的铁的摄入;
4.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
肾、血以及牛肉、鸡蛋*、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
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婴儿最好在两餐之间服用,减少铁质对胃粘膜的
刺激,以利于吸收。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贫血纠正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2个月以补足体内铁的储存方可停药;
6.严重贫血的患者活动后易心悸、气急,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还需吸氧、输血。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保健措施
1.出生后两周添加鱼肝油;
2.强调母乳喂养4-6个月内婴儿完全母乳喂养,4-6个月后及时添加辅助补充蛋白质食物,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及含纺生素D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奶、鱼肉、蛋*、奶油等;
3.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
4.药物治疗
⑴维生素D治疗。初次治疗可用维生素D2每日1万单位口服,连服30天。不能口服者可用维生素D3一次30万单位肌肉注射或维生素D2一次肌肉注射40万单位,可维持一个月。病情无改善需继续用药时,应至少间隔一个月;
⑵酌情补钙。低钙饮食或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小儿,应补充钙剂;
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B、C。
5.恢复正常可改用维生素D的预防量即每日-单位。
三、小儿肥胖症
保健措施
㈠控制饮食
1.低热能平衡饮食在限制热能基础上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配比适宜无机盐、纤维素供给充分满足儿童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需要;
2.合理选择食物,既要注重营养成分又具饱足感如瘦牛、羊、猪肉、牛奶、鱼类、鸡肉、兔肉、豆制品、新鲜瓜果、蔬菜及粗粮、魔芋等食品,尽量不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如花生、瓜子、松子、核桃、肝、脑、腰子、鱼子、蛋*及甜食;
3.注意烹调方法以清淡为主,最好采取煮、炖、凉拌等方式。忌油煎、油炸;
4.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并进行膳食纪录。
㈡增强锻炼:根据不同年龄和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把运动变为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一,持之以恒方可奏效。每天至少要参加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消耗热量卡路里为宜。
㈢心理治疗:关心鼓励患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建立坚持治疗的决心和信心;
㈣药物治疗:一般不主张用减肥药物。
四、婴幼儿腹泻
保健措施
1.鼓励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
2.人工喂养时要注意卫生,冲调开水要煮开,奶具应消*;
3.按时添加辅食,忌辅食繁杂;
4.食欲不振或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及其它食物;
5.夏季炎热时,避免食过于油腻的食物;
6.营养不良,佝偻病,肠道外感染患儿,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腹泻;
7.感染性腹泻
,应予隔离及时就诊。
五、生长发育迟缓
保健措施
1.小儿从断奶后,就需要做到平衡膳食,尽量多吃各种食物,以保证对热能与营养素的需要以及保持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2.以防因营养素的缺乏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孩子应从小养成不挑食偏食和乱吃零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3.欲使孩子保持良好的食欲,需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应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这样就能有利于防止疾病,促进摄入的营养消化吸收而使儿童健康的成长。
六、龋齿
龋齿是由于致龋细菌在致病的环境中使糖类食物发酵产酸,从而造成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或牙骨质逐渐破坏崩解形成实质性缺损的一种口腔常见病。龋齿不仅引起疼痛,影响咀嚼和消化功能,而且还会导致牙髓炎、齿槽脓肿等破坏性损害,甚至引起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肾炎等。
保健措施
1.龋齿的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不同。釉质龋和牙本质浅龋应及早充填治疗,对牙
本质深层龋治疗要视情况而定,必要时需做根管治疗;
2.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觉前不吃零食的习惯,还要采
取正确的刷牙方法。国外提倡“三三制”即每天早中晚刷三次,每次饭后三分钟内刷牙,每次刷牙三分钟。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即顺着牙缝向下或向上刷,刷上牙时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向上刷;
3.加强口腔保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有条件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
期发现、早期治疗;
4.合理营养。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少吃甜食,加强体育锻炼,增
强机体的抗龋能力;
5.氟化物防龋。如用0.2%氟化钠溶液漱口,每周漱口一次,每次含漱两分钟。含漱前后用清水漱口或使用含氟牙膏等。
七、爱护眼睛,预防近视
保健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正确的用眼卫生是眼睛和书本距离要保持在30-40厘米,连续近距离用眼40-50分钟要适当休息或望远片刻并多看绿色。不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躺着、走路、乘车时看书。父母是近视的同学尤其要注意,克服不良用眼习惯;
2.改善学习环境。各学校首先要定期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情况,定期粉刷教室墙壁、黑板,使其平整无反光。定期调节课桌椅,使其高度尽量适合学生的身高;
3.认真自觉做好眼保健操。广大中小学生每天准确地做好眼保健操,可使眼
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
4.定期开展视力检查。对视力减退做到早期发现早期矫治,近视眼也有预兆如眼疲劳状、字迹重叠或串行、知觉过敏状、眼热、发痒、干涩、胀痛等和全身神经失调症状、厌烦学习、脾气暴躁、多梦、多汗、倦怠、食欲不振等;
5.休息和锻炼并重,预防近视从睡眠做起。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休息和一定的课外活动时间,减少看电视、电脑时间,以利眼睛充分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对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也有良好的作用。
八、骨密度超声检查
意义
1.主要利用骨质对超声衰减度(BUA)和声速(SOS)的变化来进行无创、无损、无辐射检测人体骨密度骨强度等生理学参数,对儿童生理发育,老人骨损骨折风险的预防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价值,为骨质疏松疾病提供一种先进的诊断手段;
2.适用于儿童各年龄段、孕妇及中老年人骨矿含量的检查。也是早期发现佝偻病的方法之一;
3.正常人骨矿含量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同年龄组不同性别有差异,女性低于男性。同一性别随年龄增长发生相应的变化,35-40岁以后骨矿含量出现逐渐下降趋势,女性尤为显著。这些生理性变化数据也为疾病的诊断及不同原因所致的骨矿含量改变提供了重要诊断依据;
4.对于骨密度低于正常值的人群,平时应注意饮食调整,多吃含钙量多的食物,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可以减少骨量丢失和骨折的危险性。
九、听力筛查
意义
1.新生儿听力筛查(UniversalNewbornHearingScreening,UNHS),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国内外报道表明,正常新生儿和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的差异较大,正常新生儿约为1%o~3‰,高危因素新生儿约为2%~4%。
2.采用先进的耳声发射仪器,对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内耳功能进行测查,判断其外周听觉系统是否正常,以便早期进行治疗等处理;
3.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尽快治疗。在新生儿出生48小时施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即可及时发现听觉疾病,患儿在未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之前进行干预与治疗。
十、早教
意义
1.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
3.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就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
4.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在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训练措施
1.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
3.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4.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