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感染
女性生殖道系统的炎症是最常见的妇科病,又称生殖道感染(RTIs)。发生于外阴、阴道及宫颈的炎症为下生殖道感染,其感染途径分为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类。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有多种微生物存在,阴道依靠微生物菌群、局部解剖结构、局部免疫及内分泌调节这几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来维持阴道微生态的平衡状态。如果某一环节被破坏,就会使阴道内环境失衡,造成感染。阴道菌群失衡主要表现为乳杆菌减少或消失,厌氧菌、需氧菌等条件致病菌大量增加。
影响阴道微生态系统的因素术中及术后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围手术期(无植入物者在术后30天内,有人工植入物者在术后1年内)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等。SSI较常见,医院感染的15%,医院感染的35%~40%。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1)手术部位微生物污染的程度;(2)手术的类型和持续时间;(3)宿主易感染的因素,如:围手术期高血糖:血糖≥10-11.1mmol/l;吸烟;肥胖(BMI≥30);营养状态;皮下组织深度3cm;同时存在身体远端感染(如:皮肤、泌尿道等);阴道微生物定植(如:B组链球菌感染、细菌阴道炎等);免疫缺陷(慢性类固醇使用、化疗等);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
诱发感染的常见原因为:(1)切除病灶时导致的局部组织破坏,如:胃肠道、输尿管的开放等,细菌发生术中的转移;(2)组织损伤后,发生坏死,早期渗出大量的蛋白质和血液成为细菌生长的培养基;(3)术中大量出血导致免疫力下降;(4)术中输血导致免疫抑制;(5)术中低体温是SSI重要的独立相关因素;(6)开放式手术的手术时间长;(7)手术环境和器械的消*不彻底等。
如何预防术中预防感染:
(1)严格按照无菌术的原则进行手术环境和器械的准备;
(2)减少术中失血,充分止血;
(3)保持病人的体温,有条件的单位可选用保温毯等保温措施,术中冲洗应尽量用温热盐水;
(4)减少术中不必要的输血;
(5)实行手术的微创化原则;
(6)开放有菌区时,应严格遵照无菌术的原则;
(7)尽量做到术前充分评估病情,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
来源:妇产科在线
排版:于丽水
校对:刘家甫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