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规培课堂一百零六颅内压与颅脑损伤 [复制链接]

1#
主讲:聂晓冬整理:王东鳌审核:聂晓冬

年7月1日,正值祖国周年纪念日,我院神经外科聂晓冬主任为全体规培学员带来《颅内压与颅脑损伤》专题讲座,颅内压与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课堂开始聂主任就直入主题,讲述了何为颅内压及颅内压的调节,让大家对颅内压有了一个最基础的认识。

颅内主要由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组成。在颅脑颅缝闭合后颅腔的容积固定不变,约为~ml。颅腔内的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成人的正常颅内压为70~mmH2O,儿童为50~mmH2O。

颅内压的调节主要主要依靠脑脊液的分布和分泌的变化来调节,颅内压增高时,脑脊液的分泌较前减少而吸收增多;当颅内压降低时,脑脊液的分泌增加,而吸收减少。其次血压和呼吸可引起颅内压的小范围波动。而当颅腔内的内容物因各种原因超过5%时就会产生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颅内占位性病变挤占了颅内空间,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2.脑组织体积增大,如脑水肿;3.脑脊液循环和(或)吸收障碍所致梗阻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4.脑血流过度灌注或静脉回流受阻,见于脑肿胀、静脉窦血栓等;5.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如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主要有:1、年龄,婴幼儿及小儿的颅缝未闭合或尚未牢固融合,颅内压升高可使颅缝裂开而相应的增加颅腔容积,从而缓和或延长了病情的进展。老年人由于脑萎缩使颅内的代偿空间增多故病程比较长;2、病变的扩张速度,当占位性病变时随着病变的缓慢增长,可以长期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一旦由于颅内压代偿功能失调,病情将迅速发展,往往在短期内即出现颅内高压危象或脑疝;3、病变部位,在颅脑中线或颅后窝的占位性病变,由于病变容易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发生梗阻性脑积水,故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早期出现,而且比较严重;4、伴发脑水肿的程度,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结核瘤等,由于炎症反应均可伴有较明显的脑水肿,故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5、全身系统性疾病,尿*症,*血症,肺部感染,酸碱平衡失调等都可引起继发性脑水肿而导致颅内压增高。高热往往会加重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其次还有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及其他症状和体征。

第二部分则简单讲述了颅内压增高时所引起的脑疝。首先介绍了脑疝的定义:脑组织在压力梯度驱使下,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大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间隙或病理性孔道中,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脑疝。

脑疝的分类可分为:①颞叶钩回疝或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②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③扣带回疝或大脑镰下疝: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

最后课堂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神经外科常见的颅内损伤。颅内损伤主要有5个方面:1.头皮损伤;2.颅骨骨折;3.脑损伤;4.颅内血肿;5.开放性颅内损伤。因时间原因。聂晓冬主任主要给大家介绍了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按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按时间可分为:急性血肿(3天内)、亚急性血肿(3天~3周)、慢性血肿(3周以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