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tslf/171203/5897881.html颞骨的鳞状细胞癌(SC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在年首次被报道。SCC约占头颈部肿瘤的0.2%,但却是外耳道最常见的肿瘤,据报道每年发病率为每百万人中1-6例。目前对于该疾病尚没有建立严格的风险因素,但已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和辐射暴露史与该疾病相关。此外,其他公认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酗酒。
对于SCC的疾病管理,可根据肿瘤的位置、肿块大小制定手术方案,例如乳突根治术、腮腺切除术及横向延伸侧颞骨切除术。腮腺切除术能够有效控制隐匿性腮腺淋巴结转移控制。对于局部晚期的患者可提供辅助放疗,已被证明效果明显。放疗的常见后遗症为放射性骨损伤,其中最严重的是放射性骨坏死,可导致骨的破坏,并形成坏死区,为细菌定植和感染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
近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homasB.Layton报道了一例颞骨放射性骨坏死导致小脑脓肿的病案。
病例介绍
50岁女性患者,因四个月以来右侧头痛偶尔伴有血性耳漏就诊。患者二十年前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经乳突根治术治疗。既往史包括精神分裂症样精神障碍和巴雷特食管,需监护人照顾。
耳镜检查显示中耳内有一肿块,穿刺活检证实为中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分期CT扫描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性疾病,肿瘤局限于颞骨。肿瘤的TNM分期为T3N2M0。行右乳突根治术切除后上半规管、耳道成形术。在手术时,发现癌起源于中耳裂。肿瘤被轻易清除,但咽鼓管孔变宽,活检证实存在鳞状细胞癌。为清除残留病变患者接受辅助放疗。患者表现出良好的放疗反应,并表现出完全缓解。
治疗后对患者定期随访。11个月后发现接受照射的乳突骨区域出现放射性骨坏死(ORN)和周期性感染。经过头部和颈部CT扫描及静脉造影后做出初步诊断。影像学表现为邻近颞骨轻度糜烂、硬化,无肿块及乳突影。必须指出的是,放射性骨坏死的影像学特征与恶性肿瘤的区分往往是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患者过去有癌症的病史。
最初对ORN进行保守治疗包括灌注冲洗、镇痛和抗感染。反复的进行灌洗液培养和血液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几个月后,头部CT显示颞骨内死骨,覆盖面神经。此外患者耳朵出现间歇性疼痛,给予患者各种止痛药包括Tylex及阿米替林。在感染发作期间外耳内应用三曲安缩松。此外,对患者的乳突腔进行定期灌洗。
病人还患有反复发作的迷路炎,可能是由相邻死骨的骨半规管的暴露部分引起。这一系列症状经前庭镇静剂得到治疗。患者并没有出现任何听力损失,耳及迷路炎并没有破坏前庭功能。给予患者马来酸甲哌氯丙嗪治疗,在接下来的12个月症状得到逐渐缓解。
患者首次手术两年后,坏死颞骨形成穿透性骨髓炎,导致2?cm3的小脑脓肿,邻接感染骨区。最初患者表现出头痛恶化,紧急头部MRI发现存在脓肿。此外,MRI显示死骨邻近脓肿的颞骨。影像学上无肿块病变。病人没有其他颅内压升高的特征。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此外通过钻孔引流术治疗颞骨骨髓炎和小脑脓肿。局部伤口培养和外周血培养阴性,但局部伤口培养出完全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手术顺利,病人完全康复,没有出现任何神经功能缺损。
患者重复出现恶臭的耳漏。每3-6个月进行随访,反复进行微型吸管和乳突灌洗。此外,给予抗生素力百汀控制感染。
结论
原发性颞骨恶性肿瘤非常少见,发病率只占所有头颈肿瘤的0.2%,其中鳞状细胞癌最常见,鳞癌的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无明显性别差异。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耳漏、耳痛、耳部流脓及听力下降,晚期可出现面瘫、口角歪斜、头痛等症状。
中耳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手术均具有挑战性。CT能清晰、准确地显示颞骨骨质的破坏情况,但CT对于界定肿瘤组织的侵犯范围还不够准确。MRI对病变处骨质的显示虽不如CT,但可精确显示肿瘤侵犯硬脑膜、颅内扩散及软组织扩散这对于术前评估这些结构是否受累,从而确定正确的手术方式非常重要。
医博士编译自:LaytonTB.OsteoradionecrosisoftheTemporalBoneLeadingtoCerebellarAbscess.CaseReportsinOtolaryngology.,:,doi:10.//.
作者:李胜佳
来源:医博士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小编历
卫健委新规:10月1日起,禁止医生出现这些行为,小心别躺枪!
史
编制分配、绩效考核、职称聘任...国家卫健委明确医共体建设要求!
文
定了!卫健委新规:诊所可开展基本公卫服务了
章
基层全科医生,工资这样确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