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全文字,阅读时间8分钟。
《右侧颞顶联合区及道德加工脑网络的功能连接预测社会性框架效应:来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证据》
崔芳,杨佳苗,古若雷,刘洁.().右侧颞顶联合区及道德加工脑网络的功能连接预测社会性框架效应:来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证据.心理学报,53(1),55-66.
一、提出问题&研究背景:
1、本研究采用“伤害/帮助框架”范式,在行为上发现,被试在伤害框架下比帮助框架下,更倾向于选择利他选项。选取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ofLowFrequencyFluctuation,ALFF)探讨大脑内在活动与社会框架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脑网络功能连接(FunctionalConnectivity,FC)预测社会框架效应。2、相关名词解释:框架效应(Framingeffect):指当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个问题时,决策者的选择偏好会受到描述方式的影响而改变。根据个体的决策是否会影响到其他人,框架效应可以分为非社会性和社会性两种。经济决策中的增益/损失(Gain/Loss)框架效应是一个经典的非社会性框架:增益框架下,个体会更加厌恶风险,偏好确定的增益;损失框架下,个体会更加追求风险,而回避确定的损失。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任务范式:要求被试在个人经济利益和他人感受之间作出权衡,如果个体倾向于最大化个人利益,那么与他/她配对完成实验的另一个被试就会有更大的几率接受中等疼痛强度的电刺激。范式包含两种框架,一种是“伤害框架”:选择最大化个人利益而令他人遭受疼痛电击被描述为“主动伤害他人”;另一种是“帮助框架”:最大化个人利益而令他人遭受疼痛电击的选项被描述为“不帮助他人”。相比于“帮助框架”,被试在“伤害框架”下更倾向于做出利他选择(即减少个人利益,避免他人疼痛)。功能磁共振结果表明:右侧颞顶联合区(righttemporoparietaljunction,右侧TPJ)在该框架效应中起关键作用。非社会性框架效应与个体的焦虑特质相关。社会性框架效应也很可能与个体的道德相关特质有关。在道德判断任务中,当被试加工行为意图时,右侧TPJ会被显著激活,右侧TPJ还涉及对他人意图的推测(即心理理论功能)和结果的信息整合加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不受实验任务的限制和制约,能可靠地测量到大脑内在的自发活动,适用于探索反映个体差异的神经指标。静息态时的功能连接模式与任务态时的激活模式相似度近80%。值得注意的是,静息态功能连接不仅被用来探索感知觉,注意等认知功能上的个体差异,还被用于探索复杂社会决策中的个体差异。3、前人已做的一些研究结论方法:非社会性框架上,大多采用Gain/Loss范式。这些研究的主要发现:第一,杏仁核(amygdala)和前扣带回(anteriorcingulatecortex,ACC)是非社会性框架效应的两个关键脑区;第二,特质焦虑水平越高的个体,表现出的框架效应越强。4、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首次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探讨个体的社会性决策受到语言表述方式影响的神经机制,为进一步揭示社会决策中的个体差异提供了神经学证据。
二、实验研究:
(1)被试:大学生(2)实验过程:本范式根据“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ConflictTask)任务改编而成,核心逻辑:“避免给他人造成痛苦是一种强大的行为动机”,本范式将在自己的经济收益和他人的痛苦之间制造趋避困境。本实验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框架”,包含帮助框架与伤害框架两个水平。被试总会得到“决策者”的牌。被试被告知,实验中接受者将受到电击。决策者将通过按键进行决策,其决策结果将影响接受者在该试次中接受电击及决策者自己被扣除5元钱的概率。真被试随后被带到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环境中,且被告知“接受者”将在另一个房间通过网络连接参与任务。在伤害框架条件下,一侧显示的结果是“电击接受者(且不扣钱)”,另一侧显示的结果是“不电击接受者并从你的报酬扣除5元”;帮助框架条件下,一侧结果是“帮助接受者免除电击并从你的报酬中扣除5元”,另一侧结果是“不帮助接受者免除电击(且不扣钱)”。两种框架间唯一的区别在于对结果的描述方式——在帮助框架下被描述为不帮助他人,在伤害框架下则被描述为故意伤害他人。使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3)、统计分析:行为数据:被试在两种框架下,面对的是本质相同而描述方式不同的两难困境。我们预期不同框架会影响被试的选择偏好。框架效应被计算为两种框架下被试选择牺牲个人利益而令他人免受疼痛的倾向性(即助人倾向)的差异。先计算每个被试在两种框架下的平均助人度,再对两种框架下的助人度进行双边配对样本t检验。框架效应分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该分数被作为社会性框架的行为指标,并纳入随后的静息态核磁数据分析。框架效应分数=助人度伤害框架?助人度帮助框架静息态fMRI数据(1)体素水平分析:对预处理后的静息态图像兴趣脑区(RegionofInterest,ROI)水平分析。选择RVR建立相关向量回归模型。进一步采用置换检验(Permutationtest)考察这一参数的显著性。使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将预测因变量随机分配,让RVR模型重新运行次,即获得模型参数随机分布,该分布反映了模型没有超过偶然性的零假设。
图2A:双边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伤害框架下的助人度显著高于帮助框架下。
图2B双边单样本t检验表明框架效应分数显著大于0,发现两种框架下被试的决策时间没有显著差异。
图3A:右侧TPJ(peakMNI坐标[39,?54,6];60个体素)的mALFF与框架效应分数呈正相关。
三、讨论与结论:本研究为社会性决策受到语言表述方式的影响提供了证据,揭示了社会性框架效应的神经机制。通过单变量的功能连接强度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多变量连接模式分析,发现右侧TPJ的ALFF值、道德加工脑网络中左侧MPFC与尾状核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及该网络内部的功能连接模式可以有效预测行为层面上社会性框架效应的强度。与任务态结果一致,静息态分析结果再次凸显了右侧TPJ在社会性框架效应中的关键作用。静息态发现的ALFF指标与框架效应强度相关的脑区和同批被试的任务态中发现的关键脑区都定位在右侧TPJ。元分析表明MPFC和右侧TPJ一样,都是心理理论功能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尾状核与MPFC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可能反映了对道德冲突的觉察以及道德冲突在决策中的权重。具体来说,个体对道德冲突敏感性越高,伤害框架相比于帮助框架下更强的道德冲突就越容易被觉察到,而二者之间的功能连接越强,这种道德冲突的差异就能更好地被纳入到最终的价值整合中,从而影响决策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功能连接分析并不反应两个脑区之间的连接方向。因此,还有一种可能性是,MPFC与心理理论能力(个体推测和体验他人想法、评价、态度的能力)有关。在当前的范式中,越能体会到他人(即接受者)被主动伤害时的不愉悦感(相比于只是“不被帮助”),越容易体会到道德冲突感,从而影响决策行为。
坚持好好学习
遇见更好的自己
与君共勉
图片来自网络
倪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