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被自己制定的ldquo人设rdq [复制链接]

1#
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qsnbdf/
1

如果突然告诉你,你已身患重病,你会是什么反应呢?之后的生活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柠檬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最近有个柠友的经历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医院检查,结果说可能是脑瘤,而且可能还是恶性的,从那之后父亲每天都唉声叹气,他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舒服,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连穿衣服这样的事情都无法独立完成。

家里因此变得阴沉沉的,父亲也拒绝再去谈这件事,这位柠友不死心说医院治疗,没想到在更细致全面的检查后确定其实是脑脓肿,把脓肿切除后一个礼拜就出院了。

这位柠友随即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还跟我说,现在他爸爸状态非常好,一点不像之前那样“命不久矣”的样子,每天都神采奕奕的。

我们撇去误诊的事情不谈,就说说这位父亲的行为反应:

在他以为自己可能有生命危机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浑身难受,体力、记忆力全都下降了,但等知道没那么严重的时候,这些症状居然很快就消失了,精神状态尤其好。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

原因很简单,在他以为自己可能患了脑瘤的时候,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标签——“我是个重症病人”,然后他的身体状态和行为反应都会往这个标签上靠拢。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标签效应”。

2

标签效应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明星的“人设”,很多明星都有自己的人设,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也都会跟这个对应。

比如“吃货”明星会不顾形象的大口吃东西,“老干部”明星不玩社交软件,出门都得带本书。

有人可能疑惑了,标签效应真的会给我们带来影响吗?

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邀请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实验组的人在第一次捐献完会被打上“慈善的人”或者“不慈善的人”两种标签,对照组的人则不用。

过一段时间后,这些人被要求再次做出捐献,实验结果是,那些第一次被打上“慈善者”标签的人比没有打上这个标签的人捐赠的更多,而那些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明显要比其他人捐赠的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人都有自我认同的倾向,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版本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其实就是标签,当你认同它的时候,它就会对你产生影响。

比如经常有不善言辞的人给自己贴上“社交障碍”的标签,然后真的变得越来越恐惧社交,其实你原本只是在陌生人面前有些拘谨,但最后却把自己束缚在了这个标签里。

3

标签效应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柠檬希望大家能够给自己设置更多积极的暗示语言,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一直给自己添加诸如“自卑”“无能”“懦弱”这样的标签,你越是这样说,那你就越无法逃脱这个牢笼。

大家可以试着多跟自己说“我觉得自己很棒,我相信我可以做好”,这虽然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但是它能够帮助你逐渐成为自信向上的人。

除此之外,那我们该如何巧用标签效应呢,想要了解具体方法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