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股份:15亿注资化解扩能歧途
《投资者报》
赖智慧500%!这是一年以来北化股份()的股价涨幅,而同期大盘涨幅不到100%。而与股价大涨不对称的是,公司业绩受金融危机冲击很大,出口减少、产能缩小,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了33%。业绩下滑,但股价大涨。吸引投资者的,除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硝化棉生产企业外,还与资产整合有关。《投资者报》日前了解到,随着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09年实施“专业化重组、产研结合重组、区域化重组”目标以来,公司目前也正在着手重组,有望获得控股大股东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15亿资产注入。11月25日《投资者报》就重组一事致电北化股份董秘办,对方表示,“公司有重组时会正式公告”。不过,天相投顾近期一份报告认为,作为兵器工业集团旗下唯一特种化学品上市公司,北化股份可能成为大股东特种化学品的资产整合平台。行业垄断造就产品单一北化股份是全球最大的硝化棉生产企业,2002年8月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将其所属的硝化棉优质资产重组设立而成,公司控股股东为泸州北方化工公司(下称泸州北方),持股52.21%,与公司第二大股东西安北方惠安化工均属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兵器工业集团,间接持有公司的73.59%股权。公司已拥有泸州、西安、江西泸庆三个生产基地,三地分别拥有一条硝化棉生产线。自2004年以来,公司硝化棉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42%,国际市场占有率接近18%,各类硝化棉年产能达到4.9
万吨。目前,全球硝化棉年消费量大约20余万吨,我国消费量接近10万吨,北化股份2008年的产量接近5万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与行业需求的增长直接相关。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硝化棉生产和消费国,自2000年以来产销量复合增长率超过10%。随着国内硝化棉市场产品质量的提高,硝化棉出口量快速增长,北化股份连续三年占全国硝化棉出口总量的70%以上。公司能在硝化棉行业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既与兵工集团的巨大*工背景有关,也与公司生产实力和行业进入壁垒有关。对于公司竞争实力,北化股份总经理张永长此前曾公开表示,硝化棉行业集中度较高,国际上各主要生产国都只有一家生产企业,国内除北化股份外,其余10余家企业规模较小,总产能9万吨左右。
事实上,北化股份竞争优势在国内有充分体现,相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北化股份最大的优势体现在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方面,目前,北化股份已形成集硝化棉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拥有一批世界级硝化棉技术专家和兵器集团公司级的纤维素研发中心,能提供78个品号的硝化棉产品,生产技术水准已经远远领先国内同行。与国外同行企业相比,北化股份成本优势明显。其单线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具有通过规模采购降低整体原料成本的优势。而国外企业因生产成本高,扩产可能性小,新增需求将主要依靠从中国等国家进口。造就垄断的另一个因素是行业壁垒。张永长表示,硝化棉生产技术复杂,生产、储运设施要求高,环保配套设施齐全,规模经济明显,因此进入本行业需要高额的投资,且必需具备较高的安全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国家对本行业准入资质管理严格,具有较高的行业准入*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壁垒。危机突袭IPO项目搁浅尽管公司在行业内居于垄断,但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还是让其大为受伤。一个明显对比是,公司2005年~2007年毛利率分别为24.63%、26.86%、25.20%,2008年毛利率突然降至19.26%,今年三季度末毛利率则降为19.16%。与公司2006年、2007年获得本行业产品出口全国新纪录不同,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金融危机冲击,硝化棉产品市场萎缩,原材料市场异常波动,国内已有部分硝化棉企业出现减产和停产现象,北化股份业绩同样受到影响。这在今年来的业绩中已有所体现。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
亿元,同比增长1.6%;营业利润1253
万元,同比下降4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37
万元,同比下降34.9%。更为无奈的是,11月24日公司召开的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两项议案:由于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公司决定停止1.15万吨/年PAC项目;同时决定调整西安基地扩能改造项目内容实施调整。而上述项目是北化股份去年IPO的募集资金项目,计划投入金额1.25亿元。调整期有利资产整合危机当前,北化股份认为“市场调整期正是实施资本运作、低成本扩张的有利时期”,这也直接助推了公司对集团旗下特种化学资产的整合。大股东泸州北方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国家重点保*和具有自营外贸经营权的综合性大型化工企业,是兵工集团旗下特种化学资产平台。目前拥有6个生产经营实体、1个产品研究所、1个民品研发中心、1个工程设计研究所、3个全资公司、7个参股控股公司。最难得的是,大股东上述未上市的特种化学资产优良,不但有完善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质量保证等全方位的管理体系,还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近年来,泸州北方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在做大做强主干民品方面有一定起色,先后与美国赫克力士和江苏飞翔公司合资合作生产的甲基纤维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上述未上市资产加在一起,总规模约为15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北化股份总资产约为6.65亿元,这意味着,此次注入的资产是北化股份总资产的2.26倍。如果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北化股份总资产将超过20亿元,无论资产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将步入一个更高台阶。进*上游,延伸产业链在大股东资产整合尚不明朗前,走出单一化经营,进*上游原材料酒精行业,是公司应对危机并延伸产业链的另一着棋。10月29日,北化股份公告称,拟出资857.
14万元,对年产3万吨食用酒精的四川北方沁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后,北方沁园的注册资本增至2857.14万元,其中北化持股30%,成为第一大股东。北方沁园主要经营食用酒精等,而酒精是公司重要原材料之一,酒精市场季节性强,价格波动大。公司此次投资于上游企业,可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控制采购成本,并实现在新产品市场的扩张。四川是酒精工业大省,2008年全省食用酒精需求量在60万吨以上,但产量不足30万吨,大量食用酒精需从外省供应。北化股份认为,公司投资北方沁园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可借此抢占新的市场机会。事实上,北化股份的市场机会在于泸州周边地区大约有15万吨的食用酒精市场缺口,与外地厂家相比,公司在物流成本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根据公司可行性研究分析,北方沁园达产后,年平均销售收入约为1.3亿元,年平均税后利润将在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