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部分人肯定都有过掏耳朵的经历,每当掏出来一些脏东西,就会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掏耳朵神器”——棉签也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清洁工具。但是掏耳朵在给你带来快感的背后,也隐藏着危险。最近美国一个31岁的小伙子因突医院,入院后发现脑部出现脓肿,外耳道被软组织密度影填满,后来医生从其耳朵内掏出一大堆与棉絮混杂在一起的分泌物。原来这个小伙子经常用棉签掏耳朵,这一次便是因为棉签的残留物引发的重度耳部感染并发颅内感染。小小的棉签,隐藏着大大的危机!看来,掏耳朵真的不是那么快乐的一件事。
??耳屎是什么??耳屎,学名“耵聍”。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一种淡*色黏稠的油脂,与汗液、外耳道脱落的死皮、碎屑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耵聍。有些人的耵聍黏糊糊的,又湿又油,为“油耳”;耵聍产生时间久了,水分挥发后变成干片状,又叫“干耳”,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虽然说耵聍听起来有点脏,但是它对人体还是有用的。
1.防止异物进入
耵聍中的油脂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中的细毛,吸附灰尘,同时也可以阻挡外界的异物、小昆虫等,避免鼓膜受损、耳道感染。
2.抗菌
耵聍中丰富的脂肪酸可以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有轻微的抗菌作用。
3.保湿、保温
耵聍有一定的油脂和水分,可以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耳道内过度干燥,鼓膜才能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
4.防噪
耵聍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传入耳朵中的声波,避免鼓膜被剧烈的声音所震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掏耳朵的危险??
正常情况下,耵聍可以缓慢地向外耳道口移动,在吃饭、打哈欠、说话等下颌运动时自行排出体外,因此大部分耵聍是不需要我们去“掏”出来的。反而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将耵聍进一步往深处推,适得其反。而且掏耳朵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越掏越多
在我们掏耳朵的时候,会刺激到外耳道皮肤,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从而增加耵聍腺分泌油脂,产生更多的耵聍。
2.感染
掏耳朵所用的工具本身就可能带有各种细菌,在掏耳朵的过程中,棉签可能划伤皮肤,这时细菌就会趁机侵入、引起感染。由于耳朵与脑组织距离很近,严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等有可能向脑组织蔓延,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3.短暂性耳鸣
在我们掏耳朵时,有可能将大块的耵聍捣碎,这些细碎的耵聍就会落到外耳道深处,甚至黏附在鼓膜上,影响鼓膜的正常运动,耳边就会出现“嗡嗡”的声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耳朵该不该掏??
由于大多数耵聍会自行排出,因此一般情况下没必要掏耳朵。
然而,也有一些无法自行排出的耵聍,比如位置较深、比较坚硬,或较黏稠的油性耵聍等,可能会形成大团块阻塞外耳道,引起耵聍栓塞。轻度耵聍栓塞会让人感觉听力下降、耳朵发痒发闷,重度耵聍栓塞还有可能会压迫鼓膜引起眩晕、耳鸣,此时应该到耳鼻喉科就诊,让医生用专业的方法将耵聍去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掏耳朵虽然可以让你享受短暂的快感,但也会给你带来潜在的危险。但是我们就要放弃对耳朵的清洁了吗?非也!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用尖头软质棉签蘸医用酒精轻轻擦拭外耳道皮肤,只需要在外耳道轻轻转动几圈即可,深度不可以超过2厘米,也不要用干棉签、挖耳勺等工具,避免损伤耳道皮肤。当感觉耳朵有堵塞或发痒时,可以增加咬合动作,帮助耵聍排出。如果这些方法都没办法排出耵聍,或者耵聍堆积过多、耵聍栓塞等出现其他症状,则要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不掏耳朵,耳屎会不会堵满?-----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帖
马医生推荐
?耳屎不是用来“挖”的
?耳朵上有道沟:教你观相识别冠心病!
?感冒好了,为什么会觉得耳朵却像聋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