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框架
脑立体
定向
机器人手术
近日,医院医院神经外科再次实现技术突破,在陕西省内率先使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机器人)微创治疗脑出血已突破60例。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机器人)微创治疗脑出血由医院院长白茫茫同志牵头,创伤神经外科主任王小龙同志、肿瘤脊髓神经外科副主任衣志刚同志率先引进开展,现已将此项技术推广到医院神经外科各个病区,目前已完成60余例脑出血微创治疗。该项技术优点在于定位精准,无需术前在患者头颅上钉装定位框架,术后恢复快,后遗症明显减轻,疗效可靠。
CAS-R-2型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
典型病例1:
术前术后脑出血患者姬某,女,39岁,突发头痛,意识不清5小时入院,入院时呈朦胧状态,言语不清,右侧肢体偏瘫,肌力0级。颅脑CT:左侧基底节出血,21ml。入院后急诊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手术,钻孔抽吸血肿15ml,术后第二天患者完全清醒,言语流利,右侧肢体肌力可达Ⅲ级。术后三天复查颅脑CT:左侧基底节出血残留2ml。
典型病例2:
术前术后脑干出血患者王某利,女,54岁,突发意识不清5小时入院,入院时查体:自主呼吸深慢、深昏迷状态、双瞳1mm光反应消失、双侧Babingski征阳性,颅脑CT提示:脑干(桥脑)出血15ml并破入脑室,发病6小时自主呼吸消失,入院后急诊行无框架立体定向脑干血肿腔置管引流术,术中抽吸血肿7ml,术后呼吸恢复。术后45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好转出院。
典型病例3:
术前术后脑脓肿患者拓某霞,女58岁,发热头痛2周,右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1周,经MRI平扫增强,提示右颞叶脑脓肿,脓肿壁已形成。入院后行无框架立体定向脑脓肿置管冲洗引流术,术后给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不再发热,精神渐好转,伤口愈合好。术后两周复查增强头颅磁共振,脓肿消失。患者痊愈出院。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手术的应用是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发展的一个代表性新领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现代化微创脑部手术,并且术前无需在患者头颅上钉装定位框架,既方便了操作,又消除了患者安装定位框架的紧张与痛苦。它将机器人技术、现代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立体定向外科技术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相结合,融合各种先进影像图像,准确标示出颅内靶点的三维空间坐标,然后再微创钻孔入颅,利用机器人动力机械臂的精密传感器,精准清除病灶,该技术我院目前主要运用于脑出血、脑脓肿、立体定向颅内活检。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手术大量的开展,标志着医院医院神经外科学科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闪光点,为今后开展DBS(脑深部电刺激术)、SEEG(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核团毁损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撰稿:文瑜
编辑:文瑜
摄影:佚名
策划/责编:薛飞王少波
审核:张洁
END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