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炎炎夏日,警惕这些中暑症状
TUhjnbcbe - 2021/8/5 19:10:00
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919/4477495.html

中暑急症

是发生于夏季热浪期的一种热相关疾病,是表现为体温调节中枢和汗腺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轻者表现为热疹,重者常可致命。中暑最常见于儿童(4岁以下)和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药物成瘾、精神疾病、职业性高温暴露及对高温气候不适应或适应不全的人群。

中暑患者通常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

1、热疹(或称痱子):为高出皮肤表面的斑丘疹,或瘙痒性红色疹,见于衣服覆盖的皮肤。常因汗腺导管堵塞继发金*色葡萄球菌感染。口服相关抗生素治疗,加用抗组胺药,皮肤涂擦洗必泰霜或1%水杨酸溶液(每日3次)以止痒。

2、热水肿:是由于肢体皮下血管扩张和组织间液积聚引起的四肢皮肤或手足肿胀。热水肿常呈自限性,很少超过数周。治疗包括抬高患侧肢体,严重者应用加压袜。应避免使用利尿药,以防加重血容量不足。

3、热痉挛:在气温高、出汗多时,患者常表现为下肢腓肠肌和腹部肌群痛性痉挛,持续数分钟缓解,常见于运动或体力劳动期间。中心体温正常或升高,通常与炎热天气大量摄入低渗液体引起稀释性低钠血和通气过度有关。治疗包括休息和口服电解质溶液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口渴或出汗多的病人,应饮用含有电解质的平衡溶液来补充丢失的水分,不要大量饮用凉白开水,以防引起机体钠缺失。

4、热衰竭: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肌痛、无力、多汗、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或直立性低血压,中心体温升高或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表现。发病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有关,应将患者安置于有电扇或空调的房间,使室温维持在25℃~26℃,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重程度口服电解质溶液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充多种水溶性维生素。这种病人在症状缓解前要进行密切观察。

5、热晕厥:炎热天气里,常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血管舒缩张力降低或血容量不足引起,表现为低血压、虚脱或晕厥,常见于老年人和热环境适应能力差者。就诊时有的病人可有直立位低血压或心动过速,对患者要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心脏、神经或其他严重病变引起的晕厥。经卧床休息和口服或静脉补液后,大多数患者可较快恢复。

6、热射病:在高温、高湿和无风天气或在室温高、不通风的环境中发病。遇到精神状态改变或昏迷抽搐和高热患者(中心体温>41℃)时,首先要考虑热射病。这是一种致命性中暑急症,临床上分为两型:

①非劳力性中暑:多见于体衰、多病和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或婴幼儿,表现为高热、昏迷和无汗,或称典型中暑;

②劳力性中暑:多见于年轻患者,常在高热环境或职业性热暴露(如*事训练、体育训练或重体力劳动等)后出现精神和神经病变,如共济失调、行为反常、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

此病需与感染(脓*症、脑膜炎、脑炎、破伤风、伤寒和脑脓肿)、中*(抗胆碱能药、酚噻嗪、水杨酸、五氯酚、可卡因、安非他明,以及酒精戒断)代谢和内分泌急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中枢系统疾病(癫痫持续状态和颅内出血)、神经安定药引起的恶性综合征和恶性高热等鉴别。热射病病死率很高,不迅速降低体温常可导致重要器官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死亡。

确诊后应将病人迅速收入重症监护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止误吸,进行气管内插管,予以高流量吸氧,如有呼吸或心力衰竭,需立即进行相应复苏措施。

降温是主要治疗,降温速度决定患者预后。应立即脱掉病人衣服置于25℃~26℃的室温中。急诊科医生应采取有效和实用的方法降温,如空气调节器和电风扇等。同时,应用室温水擦拭患者皮肤或用冰袋降温。出现寒战者,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毫克或肌注氯丙嗪25毫克。中心体温降至39℃以下时应停止降温措施。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每10分钟监测一次中心体温,直到体温降至39℃时为止。同时进行心脏、脉搏氧饱和度和血压监测。在降温治疗的同时,积极静脉输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以补充血容量不足,并要注意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对热射病病人,解热药无效。

往期热文推荐

1.探索|未来乡镇卫生院有哪几条路可走?

2.接种新冠疫苗疑问多,听听基层医生怎么说!

3.重磅!鼓励基层向康复护理转型

4.全国总动员!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基层医生做好这七个告知

5.多家村卫生室和诊所被处罚,竟然因为这些原因!

6.好消息!*金时期来临,中医人员将迎来发展良机

7.给基层医生“开小灶”,职称评审更精准!

8.好消息!基层引进人才任务来了!

9.基层医生应熟知中药配方颗粒这20个最新信息

10.振兴乡村,乡镇卫生院面临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qinghua-maria。

1
查看完整版本: 炎炎夏日,警惕这些中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