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实例:之前在阿里工作的朋友,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刚过三十就诊断出了肺癌。加上前不久刚买了房,手中并没有太多积蓄。因为患癌无法工作,他暂时失去了收入来源,但房贷还是要还,孩子也要上学。即使社保、医疗险可以解决医疗费用问题,但是无法工作造成的收入损失,如何应对?
上一次我们浅析了保障类保险的四大金刚,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挑选一款重疾险。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产品,价格动辄几千上万元,这对很多经济条件普通的保险小白来说,下定决心投保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毕竟花的都是血汗钱,不能买了之后发现被坑了,多膈应。
下面有几个问题,如果你还没有搞清楚,那最好别轻易买重疾险。
1.什么是重疾险?重疾险有什么用?
2.重疾险真的是确诊即赔吗?
3.重疾险和医疗险有什么区别?
4.重疾险选消费型还是返还型?
5.重疾险保额买多少合适?
6.重疾险选定期还是选终身?
7.重疾险包含的重疾种类越多越好吗?
8.重疾险包含的轻症和中症分别是什么?有用吗?
9.重疾险选单次赔付还是多次赔付?
10重疾险的癌症二次赔付是什么?
11.重疾险的保费豁免是什么意思?
12.健康告知真的很重要吗?
13.重疾险要不要保身故?
14.买保险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1.什么是重疾险?重疾险有什么用?
重疾险,全名是重大疾病保险,最早期的重疾险就是保大病,得了大病才能赔。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重疾险作为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健康险种,保障内容也越来越多样,死了也能赔(带身故责任),得了轻症、中症也能赔,甚至连癌症、心脑血管病都可以多次赔,所交纳的保费还能返还,等等!尽管责任多样,但最核心的责任始终是重疾、轻症、中症责任。
一般我们会认为,重医院看病的钱,其实不准确。
根据国家银保监会的发病率数据显示,男性一辈子患重疾概率平均74%,女性平均68%。如果不幸罹患重病,带给家庭的不仅仅是高昂的治疗费用,更是生病期间工作中止,收入中断,甚至是永久性收入降低。即便是病治好了后期的营养费、康复费等等,这都要靠重疾险。
所以重疾险存在的意义,是解决我们罹患重疾之后的收入损失和康复费用的,一般人都会忽略。重疾险属于给付型的保险,就是说,一旦罹患重大疾病,达到理赔条件,保险公司直接赔付一笔钱。
换句话说,重疾险的本质其实就是“收入损失险”。赔偿金可以弥补收入损失,也可以用来治病、出国理疗、恢复身体、购买保健品等。
2.重疾险真的是确诊即赔吗?
只要确诊了重疾,就马上赔付,这是保险行业流传最广的销售误导之一。很多人出险申请理赔时,得到的回复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于是就有“保险都是骗人”的论断。事实上,哪些情况能赔,哪些情况不能赔,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理赔,这在签订投保合同时就已经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了。
我们以法定的28种重疾为例,按理赔条件可以分为三大类:
A.确诊即赔:3种。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确诊即赔,只要患有这类疾病,不管是否治疗,都会直接赔付。
B.实施了约定手术才能赔:6种。
在确诊后,采取相关的治疗手段后才会赔付,如重大器官移植手术。
C.达到疾病约定状态才能赔:19种。
在确诊后,身体状态维持了一段时间,如急性心肌梗塞,失明、失聪等,观察天后,才会赔付。
那为什么很多人误解为重疾险是确诊即赔呢?
a.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对于重疾险的理赔方式的确是不了解。
b.以偏概全。占理赔70%以上的恶性肿瘤属于确诊即赔,造成很多人以偏概全,认为重疾险都是确诊即赔。
3.重疾险和医疗险有什么区别?
现在的百万医疗险保额几百万,住院医疗、特殊门诊的费用基本都能覆盖,而且一年只要几百保费,还需要动辄一万大几千的重疾险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从险种用途上,主要看我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担心的是患病后没有能力支付大额的医疗费,建议是在当地医保的基础上补充一份百万医疗险作为过渡保障,报销不限病种,不管是阑尾炎手术还是癌症住院,都可以报销。如果担心生了大病没有钱还房贷车贷、抚养小孩、赡养老人以及生活的各项开销,可以先补充一份长期重疾险,一次性拿到高保额,保证未来几年的家庭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安心养病。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重疾险和医疗险两大金刚的差异,我们再举例说明:
36岁的老王,因为肺移植躺在病床一年多,一共花费了60万医疗费用;所幸医保福利不错,也有商业医疗险,费用基本能够报销。可是家里只有老王一个人有经济收入,而且已经一年多不工作了,还得再休养一大段时间。家里的生活开支,孩子的教育费用、房贷车贷该怎么办啊?
可见,虽然医疗险解决了医疗费用,但是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依然崩溃了。而重疾险实现了它存在的意义,一次性赔付一大笔钱,任由我们使用,度过难关。重疾险的收入损失本质,其它险种无法替代。
从赔付类型上,医疗险是属于报销型险种,医院看病所花的费用,也就是不管看病住院花了多少,按照合同规定拿票报销,而且不论买了几份,最后报销的钱,不会超过你总体的实际开销。而重疾险是给付型,是直接按合同约定赔钱,保险公司不关心这笔钱是用来治病还是用作其他。
从保障期限上,目前医疗险大多数都是短期险,交一年保一年,而重疾险一般都是长期险,可以保障几十年甚至终身。因此,一张重疾险保单就可以提供长期保障,没有续保问题,即使产品停售也不会影响保障责任,而医疗险必须每年续保,如果产品停售,就可能失去保障。
4.重疾险选消费型还是返还型?
消费型重疾险和返还型重疾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返还保费。
很多人买保险,担心买了用不上,那么多钱就白花了。而返还型重疾险,宣称“有病治病,无病返钱”,听起来我们好像怎么都不亏,真是这样吗?其实,返还型重疾险的本质就是多交一笔钱,保险公司用这笔钱去理财,然后到期了把本金还给我们,自己赚一笔利息。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笔钱留下来,自己去理财?如果做好了基础类保障,又有闲钱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理财投资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年金险。
关于返还型重疾险,我们找机会再单独细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在看”。总之,保险归保险,理财归理财。我的建议是优先选择消费型或者储蓄型重疾险,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返还”而降低保额。毕竟,返还型重疾险比消费型重疾险在同等保障条件下,保费要高出很多。如果在约定的返还期限前发生理赔,那么就相当于拿了返还型的钱,买了一份消费型的重疾险,每年多交的保费也拿不回来了。如果没出险,想要拿回本金,中间要等待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到期拿回的钱已经贬值,同样也不划算。返还型重疾险,更适合家里不差钱,资金管理能力有限的朋友,把买保险当作存钱的其中一种方式。
5.重疾险保额买多少合适?
其实保险四大金刚,最重要的就是保额了。通过杠杆,用最低的保费最大程度地撬动高保额。如果保额不够用,一旦出险了,保额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保障作用了。那重疾险的保额到底买多少合适呢?
有个简单的计算公式=个人3-5年的收入总和。
当然也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判断标准:“30万起步,50万不多,万小康”
也就是说,结合个人的收入情况,考虑到未来工资上涨的空间,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重疾险的保额,建议30万起步,最好能做到50万。另外现在有很多产品,在特定年龄前(一般是60岁前),有额外赔付责任,这个是非常优秀而且实用的责任,建议优选这类产品。
6.重疾险选定期还是选终身?
在保额满足的情况下,是要买定期还是买终身呢?
关于重疾险的定期的概念,指的是保障责任可以选择20年、30年,或者保障到70岁。时间一到,保险责任终止。相对应的,没有到期时间的保单就是终身保单。
保险说到底,就是为了转移未知风险,我们无法预测风险,只能最大概率地去覆盖。随着年龄的增加,重大疾病发生概率肯定会变大。以新定义下银保监会规定的28种标准重大疾病为例:
重大疾病的累计发生率从50岁以后开始快速上升,而男性上升速度更是明显快于女性。这就是为什么保障终身的重疾险价格明显高于定期重疾险的原因所在。但是70岁以后,家庭的经济责任已经结束,弥补收入损失的意义已经不大。
因此,如果预算足够,显然终身是最好的。预算不够,先保个定期至70岁也无不可。不过对于大部分朋友,我更建议考虑长期保险,保障更加稳定。
7.重疾险包含的重疾种类越多越好吗?
很多保险公司以此为卖点,提高保费,实际上这种做法非常耍流氓。为什么这么说呢?真要较真儿说起人类可能会患的疾病,千儿百种肯定是有的。但是那么多疾病,是有发病率的区分的,也就是说,有些病是普遍高发的,而有的病算是个例。
在目前重疾定义中,银保监会明确规定了28种高发重症,已经占据了95%的理赔案例,其中常见6种高发重疾(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术,脑中风后遗症,终末期肾病,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占80%、癌症占60%。
在银保监会的监管下,目前市面上任何一款在售的重疾险,不管包含多少种重疾,种、种,规定的28种高发重疾必须包含在内,并且要求所有重疾险都必须包含最高发的6大重疾。至于剩下的80多种,多一点少一点并没有太大问题。所以相比于保费,在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重疾种类越多越好,但是如果保费增加很多,就没有必要为了多出来的几种重疾种类去买单,太贵。
因此,重疾的疾病种类多≠保障好,我们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