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脾部分切除技术要点及临床经验
TUhjnbcbe - 2021/12/26 22:30:00
好医师导语

近年来,因外伤或肿瘤性疾病导致脾脏受损的情况日益增多。传统观点认为,对于受损的脾脏应予以全部切除,但随着脾脏外科学的日益发展,脾脏的重要生理作用被广泛认识,脾部分切除术越来越被业内人士所青睐。本文总结了对于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一些技术要点,旨在提出见解,总结经验。

脾脏外科发展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切脾到保脾的转变,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的转变,虽具体方法有所改变但总体来说手术方式已日趋程序化和规范化。近年脾脏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脾脏外伤患者相比以往也更具严重性与复杂性,但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脾部分切除术的相关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发展。为了推进脾部分切除术相关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依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并结合分析近年文献,对近年来所开展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尤其是脾脏创面处理方式做一交流。

一、发展历史

年,脾脏切除术成功实施。此后脾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外科界认为是"留之无用,取之有益"的器官。因此在脾脏外科学发展的初期,医学界对脾脏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直到年,脾切除术后暴发性感染(OPSI)被外科界首次发现,20世纪70年代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脾切除术后的感染率高达4.25%,感染后死亡率更达到60%,人们对于脾脏切除的传统观点才被彻底动摇,研究显示脾脏切除后并发OPSI的死亡率高达50%。

脾脏通过吞噬作用、B细胞及T细胞等发挥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此外,脾脏可通过其内含有的大量免疫细胞并分泌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但脾脏的抗肿瘤性具有双向性和时相性。在肿瘤早期,脾脏可正常发挥其强大的抗肿瘤功能,而当肿瘤发展至晚期后,此时的脾脏已无抗肿瘤的功能。但对于脾脏失去抗肿瘤具体时期的界定,目前仍存在争议。由此可见保留脾脏对于人体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保留25%的脾实质能够对抗原刺激产生适当的免疫反应,这些保留的部分脾脏可以保留一定的记忆B细胞,这些B细胞分泌IgM,在体内的抗感染和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为脾部分切除术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目前脾脏外科界对于外伤脾及脾脏良性肿瘤的治疗,为保存患者免疫功能而尽量保留部分脾脏的观点获得公认。

随着脾外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门静脉高压症中脾脏功能的保留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脾脏外科同行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脾部分切除技术要点及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