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1影1世界
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介入放射学已经成为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后的第三大临床诊断、治疗手段,而广泛用于临床。本文简单介绍了介入放射学概念和分类。
脑囊虫病分型
及影像表现
脑囊虫病容易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占全身80%。
囊虫病,是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脑组织内,导致宿主炎性反应,形成包膜包裹,内层呈玻璃样变,外层为细胞浸润,囊内为清亮液体和头节。
囊尾蚴在人体寄生的频次顺序:
皮下组织→肌肉→脑→眼→心→肝→肺→腹膜→……
临床分型:
癫痫型高颅压型脑膜脑炎型单纯型其它非特异型临床分期
I期,包囊期,囊虫侵入人体,尚存活,炎症反应明显
II期,胶状包囊期,囊虫已明显变性,囊周水肿明显,囊内可有高蛋白液体
III期,颗粒样结节期,也叫恢复期,虫体退变形成肉芽肿,有较厚的纤维囊
IV期,结节钙化期,也叫痊愈期,虫体死亡、钙化
影像学部位分型:
脑实质型,73.5%脑室型,11.6%脑膜型(或叫蛛网膜型),5%混合型,9.7%影像表现分型:
急性脑炎型多发小囊型单发大囊型多发结节型环状强化型多发钙化型脑实质型的分期
活动期退变坏死期(多发结节或环状强化)非活动期(多发钙化)典型病例活动期,急性脑炎型
类似其它局限性脑炎,白质呈指套样水肿,呈CT低密度,MRI长T1长T2异常信号,可有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强化。鉴别诊断困难,必须结合流行病史及相关特异性化验。右例,右枕叶皮层有一小囊性病灶,内有头节,较典型。活动期,多发小囊型上述三图非同一病例。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内均可见散在分布小圆形囊性病变,直径5-10mm,囊内可见点状头节,CT呈高密度,T2WI头节与脑实质等信号,囊周围无水肿,在活动期,增强后一般无强化。活动期,单发大囊型可以是单一囊尾蚴,也可以是多个合而为一,形成类圆形囊性病变,其内不可见头节,增强后无强化。大小不等,均在20mm以上。退变坏死期:这一阶段,发生三种病理变化:头节死亡变小或消失,虫体周围水肿减退,出现环形强化。脑实质内、双侧外侧裂内(脑膜型)可见多发类圆形囊性病变,其内未见头节。左图为CT增强图像,可见约5mm的环状强化。平扫见囊性病变,其中可见头节,偏一侧,增强后呈厚壁环状强化,头节未见强化。非活动期,多发钙化脑内散在多发钙化结节,直径2-5mm,钙化在CT上呈点状致密灶,在T2WI上“黑靶征”,是指囊肿内除了头节点状高信号外,其余均呈低信号。在T1WI上,钙化信号可高可低,较为复杂,在SWI上呈低信号。脑室型以四脑室最多见,一般单发,由于囊液蛋白含量较高,T1WI可呈高信号。囊内头节呈等信号。可合并脑积水。四脑室内囊性病变,病变内可见点状T1WI等信号头节,偏一侧。MRI功能成像表现DWI上,囊内扩散不受限,可以脓肿鉴别。MRS上,囊内可没得琥珀梭(Suc)、丙氨梭(Ala)、乳酸(Lac)峰。SWI上,对钙化非常敏感,可发现较小的、多发的低信号灶。stari